星期三, 七月 31, 2024

小心身边的约拿达



因为耶和华神是日头,
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

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
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万军之耶和华啊,
倚靠你的人,
便为有福。

(诗篇84:11-12)

不敢说阅人无数,只是人活久了就会发现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某人,表面看似关心、聪明,实则心怀叵测,用狡诈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些人就像《撒母耳记下13章》故事中的约拿达,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和不幸。

狡诈的建议 与 悲剧的开端

约拿达是大卫长兄示米亚的儿子,他为人极其狡猾。当大卫的儿子暗嫩因爱他妹妹他玛而忧急成病时,约拿达看似关心地问暗嫩为何如此消瘦。

在得知暗嫩的心事后,约拿达并没有劝暗嫩放弃这种不道德的爱恋,而是出谋划策,让暗嫩装病,欺骗其父王大卫和妹妹他玛。约拿达的建议不仅没有解决暗嫩的痛苦,反而促成了一场悲剧。

暗嫩最终强奸了他玛,这一行为不仅毁了他玛的名声和人生,也在大卫的家庭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由此可见,那些看似热心帮忙,实则暗藏祸心的人,往往会用看似聪明的建议引导别人走向错误的道路。

导致兄弟相残 与 假惺惺的伪善

暗嫩对他玛的恶行,导致她同母的兄弟押沙龙的仇恨,最终押沙龙设计杀死了同父异母的兄弟暗嫩。这个家庭的悲剧由一开始约拿达的阴谋诡计引发,迅速演变成兄弟相残、亲人反目。

当暗嫩被杀后,约拿达假惺惺地安慰大卫王说,不要以为王的众子都被杀了,只有暗嫩一人死了,仿佛他是个早已看透一切的智者。事实上,正是他的狡诈和阴谋导致了这一切。

约拿达在暗嫩身边献计,也能在大卫身边安慰,可以随意在大卫家进出发言是多么被看重,殊不知是阴险小人。

可有看过伤害他人珍贵的孩子,却还是得着孩子父母的信任和看重的狼?我可确实看过令人毛骨悚然的无耻之徒,可怜的父母就如大卫毫不察觉其实造祸者就在身边。

约拿达的狡猾建议不仅仅是造成一时的悲剧,而是让整个家庭在长期的痛苦和矛盾中挣扎,所以不能不提高警惕,或毫不设防。

如何避免约拿达带来的伤害

1. 提高警惕,辨别真伪

要避免像约拿达这样的人带来的伤害,首先要提高警惕,善于辨别真伪。对那些看似热心帮忙、但其建议却狡诈和不道德的人要保持警觉,多观察其人的处事为人是否正当,就算皇亲国戚也不要接受其意见。多听取其他值得信赖的人的建议。

2. 加强沟通,解决矛盾

大卫若能在暗嫩和他玛事件后及时介入,妥善处理问题,或许可以避免押沙龙的仇恨和后来的悲剧。应学会在冲突发生时,主动沟通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任由矛盾扩大。

3. 设立界限,适当约束

大卫对儿女过度纵容,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缺乏约束,最终酿成大祸。在爱与关怀的基础上有底线,告诉孩子真爱是有节制的,不会因为自私的欲望而伤害他人,宠爱不能宠坏,要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4. 培养独立思考,增强判断力

要避免被狡诈之人利用,必须培养独立思考,和增强判断力是关键。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轻信他人的片面之词。并非把每个人当约拿达看待,这样是不尊重正直的人,乃是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迷惑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结语

生活中总有一些像约拿达这样的人,用狡猾的建议和阴险的手段,给他人和群体带来伤害。要警惕这些人,保持头脑清醒,不被表面的关心和聪明所迷惑。

同时,也要对儿女有适当引导和约束,避免因一时的纵容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只有教导儿女懂得辨识和远离这种人,才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避免落入阴谋的陷阱。

谁是智慧人,可以明白这些事,谁是通达人,可以知道这一切。因为,耶和华的道是正直的,义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却在其上跌倒。(何西阿14:9)

星期三, 七月 17, 2024

女人是否可以当牧师?


曾经有男牧者说:“按立女牧师很多问题。”

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性别,问题在于牧者本身的素质。”

又有人说:“女人做牧师,男人失去荣耀。”

不禁要问:“男人失去荣耀,为什么要女人埋单?”

在现代,许多教会按立女牧师,当然也担任讲道的工作。也有教会允许女人讲道,却不能按立为牧师,甚至还有教会不允许女人讲道,更不用说按立女牧师了。那么,女人到底是否可以当牧师呢?

底波拉的身份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子,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士师记 4:4)

底波拉不仅是“士师”,她也是“先知”,同时还是“妻子”。

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所有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士师记 4:5)

从以上经文看到,底波拉不仅是所有以色列人的属灵和宗教领袖,也是军事和政治领袖。

巴拉为什么失去荣耀?

底波拉把巴拉召了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车辆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士师记 4:6-7)

圣经告诉我们,巴拉不敢独自领军上战场。他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士师记 4:8)。

底波拉答应与他同去,但她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

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士师记 4:9)。

即使巴拉没有要求底波拉一起上战场,这也不影响底波拉作为先知和士师的身份,底波拉依然是以色列的属灵和军事领袖。

巴拉得不着荣耀,是因为他对上帝没有足够的信心,这导致他无法独自承担起领导的责任。男人得不着荣耀不能怪罪女人,也不是女人不守秩序,乃是男人本身不听从上帝的吩咐。

女人是否比男人软弱?

确实,女人比男人软弱,需要男人的保护,这也是为什么底波拉把巴拉召了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士师记 4:6)。

巴拉要出去打战守护以色列,就如圣经对丈夫也有明确的教导:

“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知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体质上),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彼得前书 3:7)。

虽然女人在体质上比男人弱,但她们同样承受生命之恩,在主的恩典里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更尊贵。有担当并懂得敬重和守护妻子的男人,值得被尊重,配得荣耀。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男人不害怕妻子比自己出色,而是支持她们发光发热。

圣经对女性的态度,真理叫人得自由

圣经非但没有歧视女性,反而是保护女性的。男人的强壮是为了保护女人,不是欺压女人。圣经甚至说如果男人要祷告没有拦阻,就要懂得敬重妻子。

真理叫人得自由。圣经真理不仅改变制度,解放奴隶,还让中国旧时的女人摆脱了缠足恶俗。更重要的是,真理释放了无数被各种不公平对待、被欺压而活在黑暗中的困苦人,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和权益。

同样的,我们应该检视教会的制度,是否对女人公平公正,是否欺压和亏欠了女人?

夫妻在家庭中的牺牲与平衡

有担当的男人确实不容易,圣经对男人要求特别高,理应被尊重。反之,女人是否也愿意放下自己,守护家庭和儿女呢?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担经济压力。职业女性不仅要出去工作,还要负责家里的大小事务。男人是否愿意一起分担家务呢?

母亲是家庭主妇,是家里的祝福,身为父亲若愿意分担家务,同心协力建立家庭,那是多美好的画面。

男人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且懂得敬重妻子,妻子是否愿意为了家庭和孩子放下自己的梦想,包括追求个人经济独立和物质享受等,以成全家庭呢?

时代越来越邪恶,孩子需要母亲的守护和指导。为母则强,很多母亲为了孩子愿意做出任何牺牲,包括放下梦想,回归家庭。当然,不要进行道德绑架,很多选择要看环境和具体情况,每个人的处境都不一样。

夫妻应当互相造就,成为彼此的祝福

妻子为了家庭和孩子,甚至愿意掩盖自己的光芒成就丈夫,而丈夫是否自以为理所当然,认为这是身为男人的特权呢?

妻子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梦想,应当得到尊重。其实,夫妻都应愿意放下自己,共同守护家庭和孩子。

作为家庭的领袖,男人的责任比顺服更不容易,需要有担当。有担当的男人甚至愿意为妻子和家庭牺牲自己,妻子的顺服是很自然的事。但这不意味着丈夫就高人一等,让妻子受委屈。

权柄和荣耀不是通过抢夺得来的,有担当的好男人、好领袖不应该打压女人。能够让妻子心甘情愿地顺服,才是真正的本领。

许多女人在好男人的尊重和爱护下,心甘情愿地相夫教子,为家庭、为丈夫、为儿女牺牲,成就丈夫。夫妻愿意彼此造就,才能真正达到彼此尊重,同甘共苦,家庭才会更幸福。

无论在家庭或职场,都不应该欺压女人

家庭中,真正的牺牲是夫妻双方互相成就,活出爱的真义,不是相互压制和争夺荣耀。让男人做女人的头是对女人有利益的事,有人呵护,又有人遮风挡雨站在前方守护家庭,女人何必强出头?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在职场上应该公平健康的竞争,以男人的身份欺压女人是要不得的行为。包括教会制度对女性应该要公平公正才是,不应该是诸多为难和辖制的。

让女性拥有她们应有的属灵身份和权柄,就像上帝赋予狄波拉属灵和军事的权柄一样。男牧师应该展现出男人应有的胸怀和格局,这样上帝的荣耀就能在他们身上彰显。

男人想得到尊重和荣耀,首先必须懂得敬重女人。有责任感的男人应该尊重和保护女性应有的权利。上帝乐意将荣耀赐给那些爱祂、敬畏祂的男女老少,也赐给那些懂得敬重女性的男人。

教会制度理应符合圣经的原则

基督教神学中,“绝对真理” 和 “相对真理” 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观念,它们在解释教义时具有重要意义。

“绝对真理”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的真理,无论时间、地点、文化背景或个人观点如何,绝对真理都是恒久不变的。这种真理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是终极的和绝对的标准。

“相对真理”是指依赖于具体情境、文化、历史背景或个人认知的真理。这种真理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 女人是否可以当牧师?”是相对真理。上帝在每个世代都兴起女性,是不可质疑的事实。既然上帝呼召底波拉成为属灵和宗教领袖,我们必须承认上帝对女性的呼召,并给予支持和尊重,让女性更好地侍奉。

遗憾的是,一些宗派根深蒂固的制度对女牧师不公平,未能体现上帝对女性的爱护。女同工因为不公平的制度受委屈,教会却视而不见,好像事不关己,甚至男同工怕为女同工争取权益,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威胁,这样的现象不是一个健康教会应有的。

女人爱上帝,渴慕侍奉原是美好的。我们不能既希望马儿跑得好,又不给它草吃;要女人承担属灵责任,像牛马样干活,却不给她们属灵权柄,担心她们太耀眼,让男人失去荣耀;期待女性卖力工作,但做不好就怪她们是女人。侍奉已够难了,不该再为难女人。

认为女性不适合当牧师的观点应该被抛弃。我们应该承认上帝对女性的呼召,不管她们处于什么职位,包括女牧师,都应该得到支持和公平对待。

结语

对女牧师不友善的言论,以及认为她们抢走男人的荣耀时,这种潜意识贬低的言行和防备,是否能蒙上帝喜悦?

何必争荣耀?主再来的日子近了,审判的日子也近了,要收割的庄稼多,工人却稀少。我们应当求主差遣更多的工人去收割祂的庄稼。耶稣对他们说:

“ 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路加福音10:2-3)

我们的敌人是凶猛的狼,不是女牧师。在这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更多爱主的男人女人,愿意为主献上自己,去抢救灵魂。

我们也理应祈求上帝呼召更多热心爱主爱人、有能力的女性,承担属灵责任,给予她们属灵权柄,成为时代的祝福。

星期二, 七月 16, 2024

绝对真理 和 相对真理 (二)

              

在基督教神学中,“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观念,它们在解释教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真理是指依赖于具体情境、文化、历史背景或个人认知的真理。这种真理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相对真理的实例包括婴孩受洗、女人蒙头、女人讲道等。比方在不同的教派中,对婴孩受洗的解释和应用各不相同。如圣公会认为婴孩可以受洗,而浸信会则主张只有成人信徒才能受洗。

以“女人讲道”为例子

不同教会对“女人讲道”的看法不同,这与对圣经某些经文的不同解释和理解有关。保罗在《提摩太前书》2:12中的教导常被引用以反对女人讲道的经文:

“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

这节经文是保罗写给在以弗所牧会的提摩太,也因为这样的一个嘱咐,导致一些教会不允许女人讲道,更莫说按立女牧师。

只是要理解保罗说这话的原意,强而有力的论证必需要从各方面探讨,包括上下文、希腊原文、文化背景等等,以及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所面对的对象和具体情况。

从文化背景探讨保罗的教导

以弗所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却具有浓厚的希腊文化背景。从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一章中讲明了律法的原意,也同时讲解了当时提摩太所面对的文化冲突:

《提摩太前书》1:9-10:“我们知道律法原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因为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乃是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诚和犯罪的,不圣洁和恋世俗的,弑父母和杀人的,行淫和亲男色的,抢人口和说谎话的,并起假誓的,或是为别样敌正道的事设立的。”

经文所列出的种种罪行反映了希腊神明,特别是众神之王宙斯的许多特征。罗马时代将宙斯视为朱庇特,并继承了希腊的多神信仰。这种信仰影响了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也直接影响了家庭和社会文化。经文列出的罪行显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复杂性。

更何况当时的以弗所有希腊神话中的大女神阿尔忒弥斯的神庙,这座神庙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此可见,保罗和提摩太面对的文化挑战是多么巨大。

在解读《提摩太前书》2:12时,不能只按字面,还需结合圣经上下文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希腊文化中的家庭结构和婚姻关系对保罗的教导有重要影响。此外,了解这些女人在信主前的信仰,对她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很重要。

从希腊原文对经文的理解

当时的犹太妇女、罗马妇女和希腊妇女,各自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家庭和社会地位也大不相同;这些女人非但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不一样,在衣着打扮上也有很大差距。生活在多元种族国家的人较容易明白其中道理。

根据希腊原文的解读,提摩太前书11-12节中的“女人”和“男人”在希腊原文中都是单数,可以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可能是以个别例子来概述原则,不一定是指多数或一般的女人和男人。

意思希腊原文中的“女人”和“男人” 的单数形式,可以表示“个别实例”,也可以用于概述“普遍原则”。

12节在《活泉 新约希腊文解经》中直接译为:“我不许女人教训或辖管她的丈夫。”

把“讲道” 译为“教训 ” 涉及到夫妻关系的语境中。这里的“男人”可能是指她的丈夫,是家庭夫妻间的相处问题。可见这两节经文并非指教会制度,乃是指家庭夫妻关系。

接下来13-14节 提到 “ 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 显示女人没有比男人优秀,或不会犯错。夏娃是错在先,因此,保罗不许女人教训男人,好像比男人优秀不会犯错般。

虽然这段经文涉及到家庭夫妻关系的问题,只是保罗的教导可能同时涉及教会中的状况。尤其是在早期教会中,家庭和教会的角色常常是紧密相连的。

当时以弗所教会可能面临着一些特定的问题,因此保罗强调妇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角色,以确保家庭和教会的和谐。

特别是在那个时期,教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要明确的领导和结构,而希腊文化中有妇女可能不守秩序,不符规范的现象。

从圣经看早期教会女性角色

况且圣经其他经文却记载了早期教会中女性在领导和教导方面的角色,比如:

菲比:罗马书16:1-2提到她是坚革哩教会的女执事。

百基拉:使徒行传18:26记载她和丈夫亚居拉一起教导亚波罗。

吕底亚:使徒行传16:14-15提到她的家成为保罗的传道基地。

这些实例说明“女人不能讲道”的论点是不成立的。尽管还有许多论证可以进一步证明其错误,但因篇幅有限,只能略过。

教会牧养的反思 / 应当尊重女牧者 

不能单凭“我不许女人讲道”就真的不让女人讲道或不按立女牧师。这样的断定说明对圣经真理没有深入探讨,也不认真对待这个课题。这样的轻忽,让女人在侍奉上面对更大的困难和拦阻。

牧会并非易事,在把担子加在女牧者身上时,是否应该思考这是绝对真理吗?会不会因为对经文的误解而亏欠了姐妹?让为主全职侍奉的姐妹感到为难?上帝对女牧者的呼召是我们能判断的吗?想象一下,侍奉本已充满挑战,却还要面对许多不理解。

牧师的品德和素质不在于性别,而在于其个人本质、更是对真理的认识以及与上帝的关系。自信的男牧者不会因怕和与女牧者比较而感到抬不起相反,反而会如同基督爱教会一样,尊重和支持她们,让这些姐妹能为主打美好的仗。

感谢主很多教会都懂得珍惜和尊重女牧师。并求主兴起更多热心侍奉、爱主爱人的女牧师。

探讨圣经真理的原则

探讨圣经真理时,应该通过更详细的引证和分析,比如探讨“女人不可以讲道”时,不应仅讨论保罗的某一段话,就凭字面意思断定“女人不可讲道” 。而应扩展到整个文化背景和早期教会的实际情况,使讨论更具深度和广度。

对于“绝对真理”如“因信称义”应该立场一致,坚持不妥协,并同心合意地传扬。至于教义上的一些“相对真理”,虽然立场不一致,却应彼此尊重,共同探讨和学习。这样做既不会彼此亏欠,也不会亏欠上帝的荣耀。

保罗的自省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一章中形容自己曾因犹太教义和不明白律法的真义,成为逼迫基督徒的罪人。

我们不应因为“相对真理”模糊了拯救灵魂的使命,更不要成为只讲律法,却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在律法上添加许多规条约束人,却不明白律法的真义。信主得救后的保罗非但明白 “因信称义的真理 ” 也明白 “律法的总纲就是爱  ” 。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摩太前书1:5

星期五, 七月 12, 2024

绝对真理 和 相对真理 (一)

基督教神学中,“绝对真理” 和 “相对真理” 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观念,它们在解释教义时具有重要意义。

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的真理,无论时间、地点、文化背景或个人观点如何,绝对真理都是恒久不变的。这种真理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是终极的和绝对的标准。例如:

神的存在:神的存在是绝对真理,不论个人或文化如何解释,神的存在是一个不变的事实。

道德律:例如十诫中的“不杀人”或“不偷盗”,这些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圣经的教导:因信称义,人因信而得救。

以“因信称义”为例子

因信称义是基督教核心教义之一,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罗马书》3:28:“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加拉太书》2:16:“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

当时,有些犹太人认为如果没有行割礼就不能得救:

《使徒行传》15:1:“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对此,保罗和巴拿巴大大地分争辩论,最终决定上耶路撒冷见使徒和长老:

《使徒行传》15:2:“保罗和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分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然而,保罗在《使徒行传》16章却给提摩太行割礼:

《使徒行传》16:3:“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利尼人,就给他行了割礼。”

保罗宣教和传福音的策略

保罗给提摩太行割礼并不是因为他赞同割礼是得救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在传福音时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解释了他的策略:

《哥林多前书》9:20-22:“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在这种背景下,保罗为了传福音的便利,给提摩太行了割礼,以避免与犹太人的冲突。然而,他并没有勉强另一位同工提多受割礼,表明割礼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加拉太书》2:3:“但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利尼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

亚伯拉罕被称为义也是在割礼之前,这表明信心是称义的关键,而不是割礼:

《罗马书》4:9-10:“如此看来,这福是单加给那受割礼的人吗?不也是加给那未受割礼的人吗?因我们所说,亚伯拉罕的信算为他的义,是怎么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呢?是在未受割礼的时候呢?不是在受割礼的时候,乃是在未受割礼的时候。”

彼得的行为和保罗的责备

保罗在《加拉太书》中描述了在安提阿使徒彼得因为害怕犹太人,而不敢和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同桌吃饭的事件,进一步强调了因信称义的绝对真理:

《加拉太书》2:11-14:“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前,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但我一看他们行的不正,与你们所信的福音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虽然“因信称义”是绝对而且不会随时间改变的真理,为了那些地方对这真理不明白的犹太人,保罗还是给提摩太行了割礼。如果当时保罗为提摩太行割礼是因为赞同行割礼才能得救,那么今天弟兄们是否应该都行割礼呢?

彼得的行为对教会的影响

在安提阿,保罗责备彼得因为怕奉割礼的犹太人而装假退去与外邦人隔开,因为这样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其余的犹太人,包括巴拿巴这样的领袖。

保罗对彼得说了什么,是否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当日保罗不责备彼得,会带来什么后果?彼得的行为会不会成为他人的绊脚石?和传福音拯救灵魂的拦阻?

彼得虽然是教会领袖也有犯错的时候,保罗虽然为了护教当面抵挡彼得,但他并非把彼得当敌人,也不是狂傲自大认为自己比彼得崇高,乃是为了阐明真理。

接着保罗在《加拉太书》2:11-14的下文中阐明了“因信称义”的绝对真理。也就是我们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而得救,祂爱我们,为我们舍己。不是靠行为,当然也不是行割礼得救。

处理争议性课题的态度

遇到一些争议性、却是相对性的课题,可以更深入的探讨,但不要伤和气。在神学院中有来自不同宗派的弟兄姐妹,他们同心守护和传扬绝对真理,在相对真理上却彼此尊重,一起探讨谦卑学习,为了把圣经的真理传得更全备。

甚至出了神学院,他们还是彼此关爱,互相扶持,遵守耶稣基督的大诫命和大使命。爱上帝和彼此相爱是上帝所喜悦的,拯救灵魂更是当务之急。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 2:8-9)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前书2:15)